常用杀灭和抑制微生物的化学方法有哪些?
小杨 / 2024-03-07 08:51:42

 

百欧博伟生物:能抑制、杀死微生物的化学因素种类较多,用途也相当广泛,主要可以分为表面消毒剂、防腐剂、化学治疗剂。
 
1、化学表面消毒剂
 
凡是用于杀死微生物的化学药品都称为化学消毒剂,种类较多,主要如下:
 
(1)乙醇 杀菌机理是其脱水作用、溶解细胞膜脂和进人蛋白质的肽键空问结构,引起蛋白质变性。70%~75%是乙醇消毒的最佳浓度。主要用于物体的表面和皮肤的消毒。
 
(2)甲醛 杀菌机理是它能破坏蛋白质的氢键,并能与氨基结合,从而造成蛋白质变性。杀菌效果较好,对营养体和孢子都有作用。工厂和实验室常采用甲醛熏蒸进行空间消毒。
 
(3)来苏儿(2%煤酚皂) 石炭酸(苯酚)能使蛋白质变性,并能损伤细胞膜,因而是较好的消毒剂。石炭酸的水溶性较差,通常将它与皂液和煤油混合,增加其溶解度,这种混合液称为来苏儿。常用于物体表面、地面和皮肤等消毒。
 
(4)过氧化氢 3%的过氧化氢也是一种皮肤伤口消毒剂。杀菌机理是利用其氧化性使蛋白质活性基团被氧化而失活。
 
(5)过氧乙酸 是一种高效、速效、广谱和无毒的化学杀菌剂。0.001%浓度的过氧乙酸水溶液能在10min内杀死大肠杆菌。适用手塑料、玻璃制品、棉布、人造纤维等制品的消毒,也适用于果蔬和鸡蛋等食品表面的消毒。
 
(6)红汞 属于重金属,它能与蛋白质的巯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失活。医学上常用于皮肤伤口的消毒。
 
(7)硝酸银 属重金属,能造成蛋白质变性沉淀。医学上用于皮肤和眼睛等部位的消毒。
 
(8)氯、次氯酸钠、漂白粉(次氛酸钙) 杀菌机理是它们的氧化性破坏细胞膜和酶蛋白的结构,从而造成菌体死亡。可用于环境消毒和空间消毒。
 
(9)二氧化氯杀菌能力强、效果持续时间长和用量省,尤其是水体经其消毒后,不会残留有毒物质。广泛用于生活用水和污水的消毒处理,也适用于食品加工和养殖业中的消毒、灭菌、防腐、保鲜、除臭和漂白等。
 
(10)碘酒2.5%的碘溶解于酒精中,可做皮肤消毒剂。其杀菌机理是利用碘与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发生卤化反应,而使蛋白质失活。
 
(11)新洁而灭 新洁而灭是季胺类,属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亡。对微生物的营养细胞有杀灭作用,但对芽孢杆菌仅有抑制作用。它与菌体表面结合,破坏膜结构,并能使蛋白变性。其稀溶液对人体无刺激,不污染衣物,性质较稳定,易于保存,应用较广,以0.01%做创面消森,以0.1%做皮肤和器械等的消毒。
 
(12)龙胆紫(结晶紫染料) 结晶紫染料能与蛋白质的羧基结合,造成蛋白变性,达到杀菌的目的。2%~4%的结晶紫溶液也是较好的皮肤伤口消毒剂。
 
(13)硫磺粉 硫磺燃烧产生SO2,S02与水结合形成H2SO3,在菌体表面夺取氧成为H2SO4,从而致使菌体脱氧死亡。常用于厂区消毒。
 
2、防腐剂
 
防腐是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手段,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食品等发生霉变的措施。此时,微生物并没有被杀灭,而只是妥到抑制。用于抑制体外微生物生长的化学药品称为防腐剂,实际上,小剂量的消毒剂也就是防腐剂。如酱油中的苯甲酸钠,饮料和化妆品中的山梨酸钠都是良好的防腐剂。
 
3、化学治疗剂
 
利用具高度选择毒力的化学物质来抑制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甚至杀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主要有抗代谢类药物、抗生素和中草药等。
 
(1)抗代谢类药物 
 
有些化合物在结构上与生物体所必需的代谢物很相似,以至于可以和特定的酶结合,从而阻碍酶的功能,干扰代谢的正常进行,这些物质称为抗代谢物。若用于疾病的治疗,可以称为抗代谢类药物。磺胺类药物是典型的抗代谢类药物
 
(2)抗生素
 
抗生素是许多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它们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制或影响其他种类生物的生命活动。抗生素可通过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蛋白质或核酸的合成等反应机理抑制或杀死微生物。
 
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拥有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超低温冰箱,生物安全柜等仪器设备可进行对微生物分离、鉴定等常规的分子实验研究。对我国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需求进行积极的面对社会乃至国外收集保藏提供微生物菌种资源。在保证生物安全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为工农业生产、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科研教育提供微生物物种资源、基因资源、信息资源和专业技术服务。
 
除此之外,我们还拥有对菌种、细胞、培养基、配套试剂等产品需求者的极优质服务,对购买项目的前期资料提供,中期合同保证,后期货物跟踪到最终售后的确保项目准确到位,都有相关人士进行维护,确保您在微生物菌种查询网中获得最优质服务!也正因为此,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国内外多家研制单位、生物制药、第三方检测机构和科研院所院校、化工企业有着良好、长期和稳定的合作关系!
 
  • 下载附件
  • 上一篇:微生物实验室及检定菌和培养基的管理制度!
  • 下一篇:微生物的诱变和突变回复试验原理与操作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