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动态 / 茶藨子葡萄座腔菌的传播发病与危害及防治方法!
茶藨子葡萄座腔菌的传播发病与危害及防治方法!
小杨 / 2023-09-16


一、菌种简介
茶藨子葡萄座腔菌,子座散生,初埋生,后突破表皮外露,黑色枕形,内含数个子囊壳,子囊壳球形或近球形,壳壁黑褐色,顶端具乳头状突起,孔口外露;子囊黑褐色倒棒状,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梭形,无色透明,单胞,椭圆形,双列,大小16.8~26.4×7~10微米。

二、产品信息
平台编号:Bio-19769
规格:培养物
拉丁属名:Botryosphaeria Ribis Grossenb.
中文名称:茶藨子葡萄座腔菌
拉丁属名:Botryosphaeria
种名加词:ribis Grossenb. & Duggar
收藏时间*:2007-6-20
来源历史:北京林业大学转
原产国:中国
资源归类编码:15151531101
模式菌株:非模式菌株
主要用途:研究;教学
具体用途:用于该菌种群遗传学研究及与苹果轮纹、干腐、杨梅和石榴流胶、猕猴桃腐烂等病菌系统学研究
特征特性:无性阶段分生孢子器暗色球形,单生或集生,有明显的子座;分生孢子梗短,不分枝;分生孢子梭型,单胞,无色。有性阶段黑色粒状子囊壳,子座埋生于表皮下,子囊腔埋生于子座,散生或簇生,呈洋梨形,黑褐色,具有乳头状孔口;子囊棒形,具有短柄,壁为双层透明,顶壁稍厚,含孢子8个,双列,子囊间有假侧丝;子囊孢子单胞,无色,倒卵形至椭圆形。
生物危害程度:四类
寄主中文名称:柳树
致病对象:植物
分离基物:柳树干基部
采集地区:陕西咸阳
采集具体地点:路旁行道树
培养基信息:培养基编号: 14 培养基名称: PDA
培养温度:25
资源保护类型:培养物
保藏方法:定期移植法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提供形式:斜面培养物
实物状态:有实物
用途:用于该菌种群遗传学研究及与苹果轮纹、干腐、杨梅和石榴流胶、猕猴桃腐烂等病菌系统学研究
注意事项:仅用于科学研究或者工业应用等非医疗目的不可用于人类或动物的临床诊断或治疗,非药用,非食用(产品信息以出库为准)

三、传播发病
该菌在树干或枝条内越冬,翌春孢子由冻伤、虫伤或日灼处伤口侵入,系一次性侵染,后病部生出子囊壳,病斑从早春至初夏不断扩展,盛夏病情扩展缓慢或停滞,入秋后再度扩展。小树徒长期易发病。

四、危害
病原真菌,致苹果干腐病、杏树胴枯病等。

五、防治方法
(1)科学施肥,合理疏果,确保树体健壮,提高抗病力。
(2)用稻草或麦杆等围绑树干,严防冻害,通过合理修剪,避免或减少日灼,心要时,在剪口上涂药,防止病菌侵入。
(3)及时剪除病枝,用刀挖除枝干受害处,并涂药保护,可用波美10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15~20倍液。
具体可参看苹果树干腐病词条。

六、微生物菌种培养方法
1、孢子制备
⑴ 放线菌孢子的制备
一般采用琼脂斜面培养基,培养基中含有一些适合产孢子的营养成分,如麸皮、豌豆浸汁、蛋白胨和一些无机盐等。碳源和氮源不要太丰富(碳源约为1%,氮源不超过0.5%),碳源丰富容易造成生理酸性的营养环境,不利于放线菌孢子的形成,氮源丰富则有利于菌丝繁殖而不利于孢子形成。一般情况下,干燥和限制营养可直接或间接诱导孢子形成。放线菌斜面的培养温度大多数为28 ℃,少数为37 ℃,培养时间为5~14天。
⑵ 产品仅限用于科研霉菌孢子的制备
霉菌的孢子培养,一般以大米、小米、玉米、麸皮、麦粒等天然农产品为培养基。这是由于这些农产品中的营养成分较适合霉菌的孢子繁殖,而且这类培养基的表面积较大,可获得大量的孢子。霉菌的培养一般为25~28 ℃,培养时间为4~14天。
2、种子制备
⑴ 摇瓶种子制备
摇瓶种子进罐,常采用母瓶、子瓶两级培养,有时母瓶种子也可以直接进罐。种子培养基要求比较丰富和完全,并易被菌体分解利用,氮源丰富有利于菌丝生长。原则上各种营养成分不宜过浓,子瓶培养基浓度比母瓶略高,更接近种子罐的培养基配方。
⑵ 种子罐种子制备
种子罐种子制备的工艺过程,因菌种不同而异,一般可分为一级种子、二级种子和三级种子的制备。孢子(或摇瓶菌丝)被接入到体积较小的种子罐中,经培养后形成大量的菌丝,这样的种子称为一级种子,把一级种子转入发酵罐内发酵,称为二级发酵。如果将一级种子接入体积较大的种子罐内,经过培养形成更多的菌丝,这样制备的种子称为二级种子,将二级种子转入发酵罐内发酵,称为三级发酵。同样道理,使用三级种子的发酵,称为四级发酵。

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提供微生物菌种保藏、测序、购买等服务,是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服务平台,并且是集微生物菌种、菌种,ATCC菌种、细胞、培养基为一体的大型微生物查询类网站,自设设备及技术的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欢迎广大客户来询!

  • 下载附件
  • 上一篇:ATCC 90246串珠镰孢菌的培养形态与病害症状!
  • 下一篇:人恶性胚胎横纹肌瘤细胞的培养操作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