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是一个细菌属名。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是一种革兰氏阳性、不运动、细胞呈杆状、一端有时呈分叉状、严格厌氧的细菌属,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消化道、阴道和口腔等生境中。双歧杆菌属的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菌群的重要组成成员之一。一些双歧杆菌的菌株可以作为益生菌而用在食品、医药和饲料方面。
双歧杆菌滚管分离法
1)滚管
将无氧无菌的琼脂培养基在沸水浴中溶化,置46-50℃恒温的水浴中,待用,用无菌注射器吸取10-4、10-5、10-6三个稀释度各0 .1mL,分别注入待用的试管中,然后将其平放于盛有冰水的瓷盘中迅速滚动,带菌的溶化琼脂在试管内壁会即刻形成凝固层。
2)分离
生成的菌落需挑取出来,镜检其形态及纯度。如尚未获得纯培养物,需再次稀释滚管,并再次挑取菌落,直至获得纯培养物为止。待挑取的单菌落预先在放大镜下观察确定,做好标记。然后将培养基试管固定于适当的支架上,打开试管胶塞,同时迅速将气流适当、火焰灭过菌的氮气长针头插入管内。同时,另一液体厌氧管去掉胶塞插入另一灭过菌的通气针头。将准备好的弯头毛细管小心插入固体培养基内,找准待挑菌落,轻轻吸取,转移至液体试管内,加塞。37℃培养。培养24h或待培养液混浊后检查已分离培养物的纯度。 ATCC菌种
3)稀释
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注射器吸取1mL混合均匀的液体样品,加入装有预还原生理盐水的厌氧试管中,用震荡器将其混合均匀,制成10-1稀释液。用无菌注射器吸取1mL10-1稀释液至另一装有9mL生理盐水的厌氧试管中,制成10-2稀释液。依此进行10倍系列稀释,至10-7,制成不同样品稀释液。通常选10-5、10-6、10-7三个稀释度进行滚管计数。
双歧杆菌生物学性质
双歧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胞形态多样,包括短杆状、近球状、长弯杆状、分叉杆状、棍棒状或匙状。细胞单个或排列成V形、栅栏状、星状。不抗酸、不形成芽孢,不运动。专性厌氧。菌落较小、光滑、凸圆、边缘完整,呈乳脂色至白色。最适生长温度为37-41℃,最低生长温度为25-28℃,最高为43-45℃。初始生长最适pH为6.5-7.0,生长pH范围一般为 4.5-8.5。糖代谢经独特异型乳酸发酵的双歧杆菌途径进行,特点是利用葡萄糖产乙酸和乳酸(摩尔比3:2),不产生二氧化碳,其中果糖-6-磷酸盐磷酸转酮酶是关键酶,在分类鉴定中,可用以区分与双歧杆菌近似的几个属。过氧化氢酶阴性(少数例外);不还原硝酸盐。氮源通常为铵盐,少数为有机氮。对氯霉素、林肯霉素、四环素、青霉素、万古霉素、红霉素和杆菌肽等抗生素敏感,对多粘菌素B、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和新霉素不敏感。G + C mol%值为55-67。模式种是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bifidus)。两歧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B. adolescentis)、婴儿双歧杆菌(B. infantis)、长双歧杆菌(B. longum)和短双歧杆菌(B. breve)是人体肠道中常见的双歧杆菌。
双歧杆菌在人体肠内发酵后可产生乳酸和醋酸,能提高机体对矿质元素如钙、铁的利用率,促进铁和维生素D的吸收。双歧杆菌发酵乳糖产生半乳糖,是构成脑神经系统中脑苷脂的成分,与婴儿出生后脑的迅速生长有密切关系。双歧杆菌可以产生维生素B1、B2、B6、B12及丙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和苏氨酸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于人体具有重要的营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