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王者:人类,还是微生物?
小杨 / 2020-03-12 08:34:09


                                         

人类和微生物都是自然界中食物链的一环,一个在顶端、一个在末端;一个是万物灵长、一个渺小到看不见。二者间的实力差距,远超过三体人跟地球人的差距。但是刚杀了人类个猝不及防的新冠病毒给了我们一个警示:谁居于顶端还真不一定!

或许食物链不是一个单向的链条,而是个可以闭合的莫比乌斯环。人类与微生物相爱相杀700万年,现实告诉我们: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们才是真正的“the king of the world”!

资历与规模的全面碾压
  
在三体人眼中,人类只是虫子;在人类眼中,微生物连虫子也算不上。它们绝大部分只是单细胞甚至非细胞生物,分类也很简单,只有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有限几种。
  
这是微生物这座冰山浮在海面上的部分。海面以下的部分是这样的:如果把地球存在的45亿年历史浓缩为一年,此刻,你读到这一页的瞬间是12月31日,午夜的钟声即将敲响(很幸运,人类已于9秒前发明了火药),人类本身也才存在了不到30分钟。恐龙直到12月26日前还在统治世界。生命是在3月的某一刻起开始出现的,然而直到10月之前,地球上几乎所有的活物都只由单个细胞构成,不为肉眼所见——不过那时候谁也没有眼睛。在地球生命的大半段演化进程中,微生物都是唯一的存在形式。从这份虚拟日历的3月到10月,它们都是地球上绝对的主角。
  
这段话出自《我包罗万象》这本书,它形象地告诉我们,与微生物相比,人类的资历多么短暂且幼稚。他们之间是30分钟与8个月的差距。
  
人身体所有的地方都布满了微生物,注意,是“所有的”地方,包括眼睛、牙齿以及内脏器官的每一个角落。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身体里约有四万多种、总计重量两到三公斤微生物,数量则以万亿计。它们个头极小且生命短暂,平均重量是一元纸币的一万亿分之一,存活不超过20分钟。它们单个不值一提,但合在一起就令人生畏。
  
微生物繁衍速度非常快。大肠杆菌一天能复制72次,它们三天产生的代次就超过了整个人类历史艰辛的薪火相传。理论上讲,一个母细菌用不了两天,产生的后代加起来的总重量就超过了地球,三天,它后代子孙的总体积就能充斥整个可见的宇宙。
  
《身体:大众指南》里有一章讲述人与微生物的关系,其中说,我们的DNA中和自身相关的基因只有2万个左右,其他还有2000万个细菌的基因,“所以,如果从基因的角度看,您是99%的细菌和不到1%的您自己。”这么看来,不是细菌住在我们身体里,而是我们的身体是细菌的投射。
  
微生物的舞台不只有人的身体。它们广泛存在于地球的任何角落。科学家说,无论是在最深的海沟,还是在南极洲的冰层之中,它们都顽强地生存着,即使在云端也能寻见它们的踪影,“放眼万物,斑头雁迁徙飞跃喜马拉雅山时带着微生物,象海豹潜入深海时也携有微生物。当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踏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
  
所以从规模上看,微生物更是做到了对人类的全面碾压。这些小小的物质往小里说控制着人体健康,往大里说操纵着生物演化和生态平衡,那么人类对抗微生物,请问谁是王者谁是青铜?无论从哪方面看,双方的实力差距都不在一个次元空间。

不可分离的亲密敌人
  
2005年,斯皮尔伯格联手汤姆·克鲁斯推出一部科幻灾难片《世界之战》,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外星侵略者处心积虑,在准备了几十年后,终于发起了对地球的进攻。地球力量脆弱不堪一击,任何抵抗都没有作用。就在人类完全束手无策时,看起来不可一世、无坚不摧的入侵者忽然自行衰败萎顿,人类居然不战而胜。
  
影片给出的解释是:入侵者从到达的第一刻起,它们呼吸、进食、喝水,就注定了失败。当人类所有的武器都无效的时候,它们却被上帝在这个星球创造的最小生物———细菌所击败。人类付出了亿万条生命,获得了免疫和生存下去的权力,这也是我们面对永无终结的生死挑战的权力。
  
这个情节设定是人类与微生物相爱相杀数百万年的生动写照。大部人印象中,细菌是面孔狰狞的可怕之物,很长时期内,人类发展史是一部跟病原菌对抗的血泪史:在20世纪的100年内,天花总共杀死约3亿至5亿人;鼠疫曾带走7000多万条生命;直到今天,每年仍然约有100万人因为疟疾死亡。
  
由于各种致病菌导致的瘟疫,毁灭了马其顿亚历山大印度远征军,消灭过包围麦加城的埃塞俄比亚军队,结束了13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在中国,也加速了汉和明王朝的覆灭。
  
科学家说,虽然微生物曾经导致地球上三分之一的人死亡,但上百万种的微生物中已知只有1415种能导致人类患病,比例其实非常低。
  
微生物之于人类,更大的作用是促成与保护。细菌肥沃了土壤,分解了污染物,驱动了地球表面的碳、氮、硫、磷循环,把这些元素转换成了可以为动植物利用的化合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彻底且永久地改变了地球的大气组成。多亏了它们,我们才能生活在一个富含氧气的世界中。此外,它们还能固着同等数量的二氧化碳。
  
食物防腐方面,乳酸菌在无氧情况下繁殖,抑制杂菌生长,我们有了酸奶和泡菜;水产养殖中添加芽孢杆菌,可以去除霍乱弧菌等有害细菌;健康医疗方面,霉菌等真菌分泌抗生素,天花、鼠疫等不再是死神的代名词。
  
以人体自身来说,多数寄生在我们身体表面和体内的微生物,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必需品,二者共生共存。在每个自成“动物园”的人体之上,微生物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产生某些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帮助调节我们的免疫系统。
  
微生物与人类,是一对并不势均力敌的亲密敌人,人类离不开微生物,微生物离开人类却照样存在得很好。

和谐平衡方能相安
  
但是不要灰心,人类毕竟是人类,我们会学习和思考。虽然黑化的微生物带给人类巨大的惨痛,但我们也在一步一步地前进着。至少从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开始,我们能看到这些小东西了,改变了“敌在暗我在明”的巨大劣势。
  
抗菌药物的发明和公共卫生防疫体系的建立,帮助人类掌握了瘟疫的控制权。但是“无脑”的细菌也很聪明。《逼近的瘟疫》一书里,把抗菌素的生产比作美国税务局:“人们总是在寻找漏洞,但是等他们真找到什么漏洞时,税务局马上就给堵上。抗菌素也是这个样子——你前手研制出一种新抗菌素,细菌后手就产生了耐药性。”随着一代又一代新型抗生素不断地被发明,人类的信心越来越膨胀,认为没有什么细菌是克服不了的,由此也产生了抗生素滥用。
  
若干世纪以来的总趋势是人类的风险越来越小,但是人类和微生物的关系是动荡的、非直线的。微生物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更危险。近期一篇论文就指出,青藏高原的冰芯中发现了许多未知病毒。结合全球变暖的大环境,很多人开始担心冰川融化后,可能会释放一些被历史冰封的“不速之客”。另外还有人认为,海洋大气间的循环,也在不断输送深海微生物到人类可接触的环境中。
  
很多科学家和研究人员都指出,人类的生存并不是预先设定的进化程序。遗传变异存在着丰富的资源,可供病毒学习新的伎俩,不仅仅限于按正常规律出现的、甚至经常出现的东西。危机一直存在,就像法国作家、哲学家加缪说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选中某一座幸福的城市,或者某一些幸福的人。
  
人类跟微生物的相爱相杀,多次改变了生物界的演化过程,也改变了我们周围的世界,让人类学会了更深入地认识自然界和更好地运用先进技术武装自己。几百万年的生物演化史证明,所有生存至今的生物,都是这生态环境的一部分,都是适应了环境的赢家,只有保持自然和谐、生态链平衡,才是相安之道。
  
中国微生物菌种查询网 想想实力悬殊的三体人和地球人,最后是谁活了下来?教训不能不吸取!

  • 上一篇:抗击疫情,科研工作应把握“四个面向”
  • 下一篇:以疫情攻关为契机,提升科研体系整体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