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获得菌种分离筛选的效果?-ATCC菌种
1. 培养基的营养成分
各种微生物对碳源、氮源要求各异,有的对营养还有特殊的要求,事先了解被分离微生物的营养要求,从而设计一个合理快速的分离培养基,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放线菌是生产抗生素和酶制剂的重要来源.在选择分离放线菌时,通常采用改良的HV琼脂培养基、土豆-胡萝卜水汁液培养基和淀粉琼脂培养基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不同菌种对营养要求差别很大,如奴卡氏菌在有氧条件下用普通培养基即可分离到,而以色列放线菌则在有CO2存在且有适宜培养基的情况下才能正常生长繁殖.控制培养温度,也是一种获得目的微生物的有效措施.各类微生物生长温度不同,从大范围来看,可分三大类:一类是高温微生物,最适温度在50~60℃.如果要分离这类菌可将分离培养基置于50~60℃温度下培养,能抑制一些嗜冷、中性微生物生长,可以有效地分离到高温菌类.第二类是中温微生物,它们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0~40℃,超过50℃,就停止生长.这类微生物最为常见,、数量都占首位.工业发酵微生物绝大多数都属于此类.其中不同类群微生物对温度又有所差别,一般细菌、放线菌最适温度为25~37℃,霉菌和酵母最适温度为20~28℃.第三类为低温微生物,它们的最适温度为15℃或更低.当从样品中分离各种菌类时,分别置于自身最适温度下培养也可大体上抑制另一些微生物的生长.当分离某些特殊产物的微生物时,对温度的选择还需考虑某些内在的关系,如在筛选不饱和脂肪酸产生菌时,由于细胞膜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其凝固点越低,即细胞在较低温度下仍能表现出活力,因此在低于正常温度10℃下分离效果最好.
4 排除不需要的菌类
采取调节pH的方法来抑制非目的微生物的生长,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对所有的菌类都有效.有些细菌和放线菌同样可以在酸性环境下生长,而个别的霉菌,也同样可以在中性或偏碱的培养基中生长.为了更有效地抑制非目的微生物的生长,要加入一些专一性的抑制剂.
(1)分离细菌时,在培养基中加入浓度为50U/ml制霉菌素,可以抑制霉菌和酵母菌的生长.
(2)分离放线菌时,在样品中加入0.05%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不仅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还能激活放线菌孢子的萌发.加入氟哌酸(5mg/L)+ 制霉菌素(50mg/L)+ 青霉素(0.8mg/L)也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和真菌,而不影响放线菌的生长.
(3)分离霉菌和酵母菌时,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链霉素和四环素各30U/ml,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生长.
(4)分离根霉和毛霉时,由于这些微生物的菌丝易蔓延成片,难以得到纯化的菌落,通常在培养基中添加0.1%去氧胆酸钠或山梨醇防止菌丝蔓延,使菌落长得小而紧密.
一般用于分离单一目的微生物的培养基中均含有抑制其他微生物的抑制剂,这些专用的抑制剂在小型实验室配制较麻烦,现已有成品供应,只要直接加入基础培养基即可.如氨苄西林,主要用于分离亲水气单孢菌.